欢迎您访问中出网
注册|登陆服务热线:400-668-4811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行业资讯

人工智能技术要服务于人的价值

日期:2019-11-18

不久前,某高校的学生在入校时发现了一个大变化,不仅校门和图书馆等安地方装了新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在上课的教室内学校也安装上了人脸识别系统,据了解,此举是为了方便学校考勤,事情远不止如此,据悉,上课期间大学生发呆点玩手机等行为都可以被感知到。

11月初,浙江省某小学使用“智能头环”一事曝光,号称能够实时传输学生注意力情况给老师和家长的头环引发舆论热议。一时间,AI进校园究竟是“校园信息化还是校园监狱化”、“数据收集是否侵犯学生隐私”、“人工智能时代科技如何向善”等话题讨论不断。

11月16日,2019博鳌教育论坛中,2019博鳌教育论坛主席、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杨东平老师演讲题为《面向未来的学习》的报告时说,在机器和人的这场前所未有的对决当中,可能我们还是要主张人的尺度、人的立场、人的价值、人的温度。

他认为,人脸识别和大数据系统,已经用于监控每一个学生的实时表现,形成数据,来评价老师。大数据和人脸识别技术到底怎么来使用?不是用21世纪的技术去强化19世纪的教学。

当前很多教育技术究竟是在颠覆应试教育?还是在提供更加精致的技术强化应试教育,用大数据全方位地捆绑教师和学生?上世纪50年代,维纳就写了一本书《人有人的用处》,他意识到人和机器的竞争就要出现了。苹果CEO库克说:我不担心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我担心的是人会像机器一样思考。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对这个问题的表述最为清晰。他说:我们探求的不是会使用计算机的教育,而是不被计算机所“使用”的教育;我们的目标要指向不被科技神话所支配的学校和社会,用新的技术去构建新的学习方式、新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我们的结论是——用人类智能驾驭人工智能,这也是今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通过的《北京共识》里的一个观点,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与人类的价值观相悖,要促进公平和包容等等,技术要服务于人的价值。

人工智能技术要服务于人的价值,但企业的存在以盈利为目的,如何让企业自发承担起社会责任,做到科技向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陈春花指出,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不是一个“在商言商”的时代,企业已经成为社会中一个具有关键性影响的单元。企业不能只讨论商业逻辑,而要正视自己对国家、社会、行业等各方的影响和责任。只有回到这个逻辑,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声明:在本网发布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声明:凡来源标明“中出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出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出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7天内与本站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