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彼时的停车大部分还处于刷卡抬杠阶段,车牌识别开始在一二线城市落地,智慧停车概念兴起,早期的“智慧停车”,仅仅是集车牌识别、停车诱导功能于一体的停车场系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管理乃是大势所趋,实现全面数字化、云端化管理,成为智慧停车的标配。

智慧停车领域的大而美

智慧停车市场潜力巨大,一直受到资本大鳄的关注,据相关数据表明,在需求端:一线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3。中国的2.17亿汽车保有量下,保守估计现下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在供给端:据前瞻网数据预计,未来几年,智慧停车市场规模将以20%左右的速度继续增加,并有望在2020年突破154亿元,未来潜在市场达万亿。智慧停车的出现,不仅给车主带来福音,号称万亿规模的潜在市场,也吸引无数企业前来淘金,前有阿里加码,后有腾讯入局,2014年以来,有超200家企业参与其中。

智慧停车三大流派

如果把目前市场上入局的智慧停车企业划分流派,智慧停车可分为三大流派为:传统停车厂商,互联网初创企业和安防企业。各有优劣,打法也不尽相同。

流派一:传统停车设备厂商:

作为行业的老东家,长期积累的市场与客户资源为其构建了资源壁垒,多年积累的品牌知名度、资金实力、销售渠道也非同一般。有长期停车场资源、业务经验与客户积淀的先发优势亦不敢掉以轻心,面对新来者的battle,他们尝试从单纯的停车管理硬件提供商向“硬件+平台和解决方案+运营”的综合提供商转型。

比如传统停车企业代表捷顺,2019年度年报中,捷顺智能硬件业务是其成立至今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应对互联网的正面攻击,补短板,成立子公司捷停车,主打服务系统。这也是整个智慧停车场的形态,平台及解决方案,以及智慧停车运营成为传统停车企业着力发展的新方向。作为市场主力,也被巨头看好,2018年,捷顺获蚂蚁金服2亿投资,同年,腾讯入股科拓,暗暗叫板。

流派二:安防老牌企业:

安防老牌企业在视频识别、传感设备等硬件技术及可视化管理、门禁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独特,软硬件一体化产品能力不俗,行业解决方案能力、项目交付能力有目共睹。更重要的是,与地产、政府的长期合作,B端渠道能力强大,也是业内强劲的竞争者。

但安防企业并不直接与参与者争锋,他们的智慧停车更像是一种战略投入,主要作为智慧社区、智慧楼宇或者智慧商业的拓展延伸,意在全局,更多是培养如捷顺类的合作企业。打法模式上,传统厂商和安防企业由轻及重,重资产模式和生态搭建。通过铺设智能停车检测设备,实现停车场智能化和网络化,为C端车主提供实时车位资源、车位预订及无感支付的全程停车服务。同时为B端停车场提供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停车场无人值守,提高停车场收益与效率。

流派三:互联网企业:

有智能的地方就少不了互联网企业,近年来,他们凭借互联网思维与模式横扫各大传统领域,智慧停车也不例外。其颠覆原有商业模式和经营模式,依靠资本力量、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和成熟的互联网运营模式在智慧停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并通过收购、兼并、合作等方式扩张市场。

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由轻及重,主打信息资源整合的轻资产模式。这类公司通常大市场小切入,因初期资金、团队和资源有限,没有停车场资源的互联网公司多选择从小方面切入,比如多以平台、APP入局,主打服务。“补贴”、“免费送设备”是互联网企业常用的营销手段。B端由于缺乏停车场资源,便通过免费设备、免费运营和免费维护等签约停车场,C端善用营销,通过补贴获取用户、抢占用户心智,以此快速抢占市场。

对外,整合停车场信息,打破信息孤岛,提高用户体验;对内,鼓励C端用户上传个人车位信息,对多方平台车位信息进行整合,提高平台数据能力。两个层面即提升了平台的信息库,也可有效引导用户引流。

难以啃食的智慧停车市场

市场大、需求大,新旧玩家众多,目前的停车市场可以概括为:需求迫切、资源稀缺、市场广、难度大,关系复杂。首要原因是停车行业偏重的固有属性,重行业该有的特点它都有:规模大、资金投入高、投资周期长。

规模大,重资产生态体系庞大,且产品集成和工程集成度不够。

仅对停车场硬件智能改造就涉及地磁安装、车牌识别,高位视频,ETC等新技术,而“停前”车位推送,需要整合停车数据资源,“停后”反向寻车、后市场服务,也涉及无线通信、移动终端、GPS定位、GIS等技术,三者统筹需要设备与系统、软件和服务高度配合。加之实际改造中,不同停车场因具体环境差异多重因素使施工难度升级。资金投入高。中国报告网数据显示,2018年的十大城市级智慧停车项目中,就有5个过亿项目。全国80万个停车场,以未来5年合计20%的新增渗透率来考量,单个停车场改造费10万左右,而全国80万个停车场的改造预计将花费160亿。投资周期长。一个停车项目运营周期最短5年,最长达到30年,平均在10年以上。

规模大、周期长、盈利慢给行业带来大量不确定因素,加剧企业风险,一旦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容易被“套牢”,成为困兽。信息孤岛顽疾仍在,一位难求与高闲置率并存。据艾瑞咨询《城市智慧停车指数》统计,北上广深停车场车位空置率为44.6%,二三线城市停车场更甚。智慧停车的目的是打破信息不对称,盘活停车资源存量,但领域内众多企业依然各自为政,每个企业都推出各自的APP,数据也无法共享,信息壁垒依然高筑,市场难有大规模发展。

鱼龙混杂,标准缺失,产权分散。

停车场是一个独占性、稀缺性、排他性的资源,获取门槛高,难度大。物业公司、政府、外包等多种经营模式下,市场鱼龙混杂,管理与利益协调复杂,整合困难。各种因素综合下,目前大部分停车场只停留在“停前”的车位预约,“停中”阶段,无论是路边还是室内,大多数进出场依旧需要人员管理和引导。服务层面也仅做到信息收集,未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及深入利用,“停后”汽车后市场开掘也寸步难行。智慧停车的最佳盈利模式仍在探索。

智慧停车的复杂在于,它既是一个需要打通B端,为停车场提供管理硬件及系统,也是需要切身考虑C端用户,为车主提供车位资源信息服务的产业。一方面,肉难啃,其B端关系之复杂、环节之多,C端需求之庞杂、细拢,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单靠双拳打天下。捷顺科技赵勇表示,智慧停车行业属于产业互联网,而非消费互联网,需要领先的线上运营能力,更需要强大的线下实施、持续的服务能力;属于起步容易、发展慢的行业,需要快速的建设能力,更需要持续的耕耘、优化、运营能力。停车场资源只是一个维度,企业可以有,但不能成为仅有。同理,单靠硬件和软件都无法真正立足,只做设备就只能徘徊在产业链的末端,只做服务又缺失产品核心竞争力。

也因此,深感危机的公司都将自己往综合型选手方向打造。传统派纷纷成立新公司,主攻用户运营;互联网企业从强C属性向B端跑,同时往汽车后服务、资产管理、汽车租赁共享、汽车金融服务和广告领域延伸,巩固服务运营护城河。

未来,靠单一的模式发展的企业被市场洗牌、淘汰,并无法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