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停车行业的数轮变革、互联网停车企业的冲击,市场的洗牌,智慧停车走过艰难的上半场,下半场,将是智慧停车将产品、技术真正投入到具体的落地场景的应用当中转移,面对服务保障、商业模式、盈利能力等现实的挑战。可以想见,在新基建的利好刺激下,角力智慧停车赛道将会是一场非常激烈的白热化竞争,与此同时,AI、IoT等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为智慧停车产业的升级带来了全新推动力。

场景细分,打开行业应用需求增长新通道

从单个物业停车场的车行、人行进出管控,延伸到社区、交通枢纽、园区、景区、校园、医院等区域性的停车系统管理,到整个城市级停车管理平台的搭建、运营,出入口场景涉及的人和车管控,并且已逐步打通交通治理、公共安全、公共出行、消费金融等领域,智慧停车已经成为一个完整闭环的产业体系。

智慧停车行业场景碎片化严重,目前的智慧停车市场也还未出现赢家通吃、一家独大的局面,在庞大的市场基数面前,无论是老牌的行业大咖,还是“小而精”的行业新秀,都能找到生存空间。

随着无人值守模式停车场系统的成熟,智能化、自动化服务平台的融入,智慧停车管控的灵活性、高效性,以及对人力成本的大幅节省,社区、交通枢纽、园区、景区、校园、医院等这些细分行业场景的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分析、管控等业务场景都有不同需求,车牌识别、ETC等单一的硬件工具与技术方案,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上述复杂场景的需求。

5G和AI的结合,将极大提升智慧停车业务在感知、分析和决策上面的效率,同时也能极大丰富行业的应用场景,将智慧停车从现有的物业管理、公共安全、交通等专用行业向更丰富的B端和C端行业场景扩展。

诸多细分场景的行业需求,必定将催生更多基于出入口车和人管控的产品及服务应用,为智慧停车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持续的增长可能性。

数据升维为商业模式建立竞争壁垒

随着AI技术广泛应用于智慧停车在内的安防领域,算力、算法、大数据这“三座大山”也在被逐个突破,整个泛安防产业正在经历从“弱人工智能”阶段向真正的强智能安防阶段的过渡。

算力层面,主流AI摄像机的计算能力正在实现从0.66T的低算力到4T、8T甚至16T的高算力跃迁,这将极大地提高前后端智能化处理能力,大幅提升了人脸识别、 车辆抓拍智能分析能力等效率。

算法层面,为应对复杂的安防场景,包括视频结构化、多特征提取识别、端云协同的智能分析等细分场景下的算法的开发迭代,为众多依托AI技术的行业后浪提供了施展拳脚的空间。

数据层面,数据的云化和云边端协同成为主流趋势,低成本、易部署的SaaS服务模式成为广大中小型客户的首选。依托云平台和大数据,硬件、平台、数据、算法应用都将做到分层解耦,使得一套系统的软硬件可以由多个专业供应商来提供模块技术支持,为产业的多元化提供了新入口。

硬件竞争的红海之外,随着AI、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迭代发展,出入口车和人管控的产品、服务应用中,数据的价值正在而且将持续被放大、深度挖掘。尤其是已经完成从底层基础硬件、网络、云端平台以及生态系统的全流程部署的头部企业,在拥有稳定的技术底座、充沛的行业实践、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融合使用方式后,能够依托积累的数据资源打造具有差异化优势的技术护城河,基于不同行业特点的业务需求以及数据模型,提供给行业客户能够快速获取数据、分析数据以及制定决策的数字平台,通过与垂直行业的深度结合,建立起稳定的产品定位和商业模式。

长线运营,在行业生态中找到生存之基

然而,智慧停车的复杂在于,它既是一个需要打通B端,为停车场提供管理硬件及系统,也是需要切身考虑C端用户,为车主提供车位资源信息服务,同时需要对接融入G端,为政府部门的城市建设管理提供服务、决策支持的产业。无论是稀缺的停车位资源,还是百家争鸣的软硬件,或者各显神通的运营服务,都只是庞大产业链中的一环,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市场,都能提供水草丰茂的生态位,来让不同体量、不同位置的选手赢得自己的生存之地。

丛林法则面前,用长线思维,去精耕细作,也许是最适合这个行业玩家的生存智慧。首先,找准细分市场,做持续的战略投入,建立稳固成熟的服务模式。其次,基于对涉及行业场景的长期运营,深度挖掘行业客户的需求打造竞争壁垒,依托线上线下结合的持续建设、运营能力建立起稳固的市场地位,从而赢得持续的行业红利和更大的市场规模,这是常谈常新的商业话题,也是每个希望做大做强的从业者的必答题。

独行疾,众行远。对于智慧停车的中小玩家,抱团加入巨头企业的生态系统,成为平台聚合之下的产业链合作伙伴,紧跟“老大”的步伐,发挥自身在算法、硬件、工程、运维、项目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无论是设备业务间的互联共通,还是系统平台的相互集成,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