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出网
注册|登陆服务热线:400-668-4811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行业资讯

普及数字化技术不等于不需要人性关怀

日期:2020-11-25 来源:中出网

这段时间,关于人脸识别应用场景的新闻频频曝光,前几天出现房企为了厘清内部员工利益分配,不告知消费者随意采集人脸数据的热新闻,请看本网新闻:《房企铺开人脸识别,大数据杀熟,一张脸抵几十万?》又出现缴纳社保老人交现金被拒,还有一段“老人被抱在农行柜机激活社保卡”的视频引发热议,老人最后被家人抱着趴在柜机上勉强完成人脸识别。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人脸识别、健康码,数字支付等数字化手段越来越变为常态,最初的移动数字支付和识别认证是为了方便,而如今,越演越烈的移动数字日常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不方便。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亟需强有力的政策执行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线上课程要人脸识别,购物支付要人脸识别,出入口进出安置的门禁系统要人脸识别,还有随时被采集都不知道的售楼处,滥用人脸数据的最后结果,我们将进入裸奔时代。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脸面部信息和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人脸识别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视频图像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是生物特征识别的最新应用,更展现了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转化。它所依赖的,是每个个体的生物特征,比如虹膜。这是与指纹、掌纹、静脉一样的生物特征,也被称为“人体密码”,这样的人体密码在场景应用确实提高了效率,正因为他的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带来我们生活的便捷,同时,也意味着存在相应的风险。

《自然》杂志曾经做过调查,受访者对人脸识别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表示担忧,尤其是对于私营公司和政府的应用。在针对政府、警方、私企、高校研究、企业研究设置的问题中,对私企应用感到“非常不舒服”和“有些不舒服”的受访者占比高达70%,《自然》还发现,大多数人支持警务、智能手机解锁或机场验证旅客身份等场合的应用,但几乎不支持在学校或工作场所应用。

最令受访者感到不安的是“任何人可以查看他人身份”“在面试中检测面试者的性格特征和情绪”“企业在公共场所追踪行人”,以及“监测学生的表情和行为”。

如何确保数据安全,特别是如何确保数据不被滥用,不用于危害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法律问题。

今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下称“规范”),提供了更加详细的操作指南: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应单独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并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建议,任何机构与企业应该慎重使用人脸识别系统,使用前需要仔细评估其正当性、必要性、安全性。

数字化技术的普及还需要人性化关怀

11月20日下午,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对郭兵诉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动物园)一案公开宣判。法院判决动物园赔偿郭兵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1038元,删除郭兵办理年卡时提交的照片等面部特征信息。郭兵的其他诉讼请求被法院驳回。“国内人脸识别第一案”终于尘埃落定。这次司法判决对如今数字技术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也对后面规范人脸识别滥用起到一定的司法指引效果。

数字化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应用,抛开信息收据的保护维度,应该具有人性化关怀,保障消费者的选择权,笔者曾经试过登录某几个知名招聘网站,却被要求人脸识别认证,没有其他选择,要不接受要么退出,造成极大困扰。实际上,人脸识别技术并非“必装系统”。虽然《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拟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基于个人同意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还应当向个人告知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的必要性以及对个人的影响。但冷冰冰的数字横沟后面,我们更需要人性化关怀和消费者选择权的保障。

越来越多的机构加入关怀老人群体中来,如媒体报道,南京现在有超过700所老年大学开设了智能手机培训班,并且自开设以来,报名人数几乎期期爆满。此外,记者了解到,自2015年以来,北京老年大学也开设了电脑基础班,后来又有增加手机微信课等课程。

11月22日,在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78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潘锋介绍,已于11月21日凌晨发布上线了“老幼健康码助查询”功能。据介绍,“老幼健康码助查询”功能主要是在保障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针对性解决老人、儿童没有手机、不会使用等情况下的日常出行问题。助查人员在该功能中输入16岁以下(含16岁)儿童及60岁以上(含60岁)老人的身份证号,即可为老人、儿童进行健康状态查询。

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不要忘了人性的温暖和向善。


声明:凡来源标明“中出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出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出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7天内与本站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