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今年5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21.7万辆,同比增长159.7%;1~5月累计销量达95.0万辆,同比增长224.2%。

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内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了市场化的阶段,在预测全年销量时,他认为“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200万辆是不成问题的。”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是一场汽车市场的重要转型,根据业内预测,汽车行业的未来,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将可能会逐渐变为,下一个时代的“三大件”。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充电站、充电桩的建设就成了刚需,这背后的发展空间无疑是巨大的。

近日,根据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2021年5月充电桩运营数据显示,我国在2021年1到5月份,充电基础设施增加量已达到了18.9万台,而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量同比上涨了125.2%,同样的随车配建充电设施增量也在持续上升,同比上升了142.9%。其中,广东省的占比比较大,有9603座,江苏省占比第二,有5998座,浙江省占比第三,有5309座,湖北省的占比很少也有2113座;在从换电站的数据上来看有588座,其中,北京市占比比较大,有215座,而河北省占比最少的也有15座等。

自2020年起,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便逐渐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充电桩运营商、充电设备制造商、充电用户高度分散的情况下,政府连同企业都更加追求充电桩的网联化和数字化。不管从大型的基站建设、充电桩建设,还是细化到汽车电池、支付手段等环节,充电桩正在从“桩”的建设过渡到“网”的建设。

伴随资本陆续入局,充电桩企业的估值也浮出水面。2021年初,特来电获得新加坡GIC、久事集团、铁发基金等投资人的增资扩股约3亿元,投前估值130亿元;2021年5月17日,星星充电宣布获得高瓴、IDG、泰康、宝龙与远洋地产等的B轮融资,投后估值155亿。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规模,也是充电桩企业的成长空间。按照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到2030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如果按照车桩比1∶1的建设目标,未来十年,中国充电桩建设存在6300万的缺口,预计将形成一个万亿元的市场。

然而,面对万亿市场规模的充电市场,充电桩企业仍存在三大痛点:电网冲击大、电能耗损大、运营成本高。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运营的主要盈利来自服务费、电力差价和增值服务三个部分,而充电电费和服务费是目前大部分运营商的基本盈利来源。按市场平均价格,慢充公共充电桩成本均价在2万元/端口,快速充电桩成本在10万~20万元/端口,加之土地使用费、基础设施、配电设施、运营等成本,仅依靠售电价差和充电服务费,在短期内难以达到盈利的目标。

同时,除了公用充电桩,私人充电桩也是新能源汽车补给电量的重要途径,但是如今很多住宅区限制私人充电桩的安装也影响充电桩的普及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