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在冬季续航里程大幅缩水和充电难并非新鲜事。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在东北地区,省会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和地级市市区内的充电设备可满足日常需求,不过通往低线城市的路上,充电就比较麻烦。

2023年春节假期,有自驾车主表示,京哈高速上充电设施比较完善,“北京到沈阳的高速上,应该至少有3个换电站,自助换电一次10~15分钟就可以完成,另外还有充电桩和超充站。”

该车主在2021年5月和2022年6月,分别自驾去过杭州和成都。他说,开往东北地区、车流量大的高速公路,充电资源并不比南方地区差。不过整体而言,南方的充电资源更均衡,“去杭州、成都的路上,只要有服务区,基本都会装充电桩。”在东北地区,省会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和地级市市区内的充电设备可满足日常需求,不过通往低线城市的路上,充电就比较麻烦。“沈阳至白山高速路段是没有充电设备的,只能下高速去找。”也有车主也反映,长春到哈尔滨高速全程无充电桩。

而除了充电设施完善度,充电效率在东北地区也考验车主耐心,随着气温降低,电池温度明显下降,充电耗时直接被拉长至1小时15分钟左右。如果电动车过夜,次日充电效率更低。

自动充电桩

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649.8万辆,同比增长96.3%,市场渗透率达到27.6%,较2021年提升12.6个百分点。需要指出的是,各个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有很大差距,尤其是纯电动车。

以去年11月的数据为例,上海、海南、广西等地区纯电车的渗透率均超过30%,而同期吉林省纯电车的渗透率是15.76%,辽宁纯电车的渗透率是12%,而黑龙江只有2.7%。

要提高东北地区电动车的渗透率,除了提升车辆本身低温可靠性之外,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很重要的环节。

早在2022年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发改能源规〔2022〕53号),对于指导“十四五”时期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意见明确要求对于县城乡镇充电网络,要加快补齐建设短板;对于高速公路充电桩,要求将快充站纳入高速公路服务区配套基础设施范围;对于单位和园区内部充电桩,要求加快配建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并鼓励对外开放。提出城市公共、县城和乡镇、高速公路、单位和园区内部等各类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为“十四五”时期,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提供了目标指引。

以2025年为节点,吉林省计划全省建成充换电站500座,充电桩达1万个以上,满足超过10万辆公用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辽宁计划全省充电设施终端保有量超过5万个,满足超过33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黑龙江预计全省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2.5万个,换电站2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