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智慧停车发展得如火如荼,一方面由于国内汽车保有量的逐年递增,一方面,面临着停车难,车位少的缺口,作为解决“停车难”问题的最佳手段,智慧停车产业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下逐渐形成。

智慧停车,就是利用车牌识别设备,物联网、移动支付等技术,优化停车流程,实现提高收费人员工作效率、实时掌握停车场停车数据、实时收费统计、方便收费人员工作监管、提供数据给诱导平台进行停车诱导等功能。其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线下停车场资源共享,以提高停车场利用率和用户便捷度。

年增长率高达20%

年增长率高达20%,2015年以来,智慧停车行业就已经展现出快速发展的姿态,吸引了各路资本企业的关注,目前,智慧停车市场格局主要以智能停车设备商、智慧停车解决方案提供商及互联网停车运营商三大类为主。

单纯的智能停车设备企业,需要考虑“如何与更多停车场合作”的问题;而产品质量则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硬伤;至于如何做到用户引流,并保证用户在平台上的活跃度,则是互联网停车运营商发展的突破口。只做设备就只能徘徊在产业链的最末端;只做方案运营又缺失产品核心竞争力;踏着互联网易操作的“低门槛”进入市场,却用参差不齐的用户量让原本设定了极高规模要求的互联网模式变得难以落实。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几个制约发展的困难点:1、智慧停车最大和突出的问题是系统不兼容,导致信息共享遇到技术与资本壁垒,违背了智慧停车盘活存量市场的初衷,形成人为的信息孤岛。2、产品造价还较高3、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停车位不足的问题4、智慧停车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对称问题等。

停车领域需求多重多样

智慧停车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从业者身份复杂。从业者既包括经营公共资源的参与者,又有来路多样的商业运营者,还有独占一地的私人拥有者,资源门槛高,利益协调复杂,各种类型的停车资源均“各自为政”。而停车场资源的产权方众多复杂,也导致圈地问题成为“老大难”。

同时,停车本身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领域,相比开设新商户,停车场的审批、修建时长要远高于其他领域。因此,停车资源的有限性注定其供给不可能无限增加。停车场资源是一个独占性、稀缺性、排他性的资源,可供抢食的“蛋糕”并不大。再者,停车领域作为一个非常细分的行业,其需求也多重多样。比如日常停车、错时停车、车位租赁、汽车后市场服务、反向寻车、停车位导航等,每一项需求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最后,在供给有限和市场细分的前提下,智慧停车在中短期内要获得发展,就必须寻找重点细分市场并在其中深耕,而目前全面的大规模发展的前提还不存在。

基于以上背景,智慧停车行业已经陷入了较为尴尬的局面,而在未来,大批单一企业以及试水互联网+停车企业将被市场洗牌、淘汰,并无法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