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意见》,这意味着“停车难”“停车贵”“停车乱”问题有了顶层解决思路。消息一出,在业界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看好未来智慧停车市场。】


《意见》明确,到2025年,全国大中小城市基本建成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信息技术与停车产业深度融合,停车资源高效利用,城市停车规范有序,依法治理、社会共治局面基本形成,居住社区、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停车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到2035年,布局合理、供给充足、智能高效、便捷可及的城市停车系统全面建成,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与智慧停车市场发展息息相关

在推进停车设施规划建设方面,《意见》提出,有效保障基本停车需求。包括新建小区和老旧社区的建设都揽括其中。

新建居住社区严格按照城市停车规划和居住社区建设标准建设停车位;

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结合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老旧楼宇等改造,积极扩建新建停车设施,支持城市通过内部挖潜增效、片区综合治理和停车资源共享等方式,提出居民停车综合解决方案;

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和街道、社区作用,完善业主委员会协调机制,兼顾业主和相关方利益,创新停车设施共建共管共享模式。

《意见》同时强调,合理满足出行停车需求。在学校、医院、办公楼、商业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结合公共交通发展情况和周边区域交通条件,区分不同时长停车需要,综合采取资源共享、价格调节、临时停车等措施,合理确定停车设施规模。

鼓励多元主体合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完善和更新停车数据信息,最大限度开放停车数据,促进停车信息共享。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停车信息管理平台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深度融合。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等依法依规为公众提供停车信息引导等服务。

加快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开发移动终端智能化停车服务应用,实现信息查询、车位预约、电子支付等服务功能集成,推动停车资源共享和供需快速匹配。鼓励停车服务企业依托信用信息提供收费优惠、车位预约、通行后付费等便利服务。

停车市场的规模有多大?

《意见》出台能看出国家层面解决停车问题的决心,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3。保守估计,我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

以四个一线城市为例,北京的车位缺口高达250万个,深圳缺口200万个,上海和广州缺口均在150万个以上。就是偏远的乌鲁木齐,停车位也存在巨大缺口。

截至2020年年底,乌鲁木齐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28万辆,车位数只有50万个左右,刚性缺口近80万个。

根据贝恩停车产业报告显示,近几年中国停车行业规模正在以年均18%的增速快速增长,预计到2021年,停车交易整体规模将达万亿。

一边是城市停车缺口日益扩大,一边是停车行业规模快速增长,作为高频刚性需求的停车市场,《意见》出台,将有效补齐城市停车短板,智慧停车市场将迎来“黄金时代”

市场资金怎么解决?

智慧停车市场按行业可分为停车收费和停车设备以及停车系统。按范围可分为旧改和新建。

停车收费和停车设备,停车系统建设具有商业运营基因,停车运营和管理企业对停车设施和管理系统可进行投资,同时市场本身具有造血功能,以捷顺科技为例,捷顺整合智能硬件、软件及云服务、智慧停车运营、城市级停车四大业务优势,致力于实现智慧停车全生态覆盖。2020年捷顺科技以城市停车为代表的各项转型新业务增长势头强劲,城市停车业务签单增长率达560%。

在旧改方面,《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结合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老旧楼宇等改造,地方各级财政可合理安排资金予以统筹支持。这样就意味着,就当前的形势来看,过去困扰智慧停车系统落地的资金问题将得到一定缓解。

同时,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也为停车场建设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第一季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停车场专项债券共发行194支,发行规模1969.79亿元。

智慧停车市场品牌日渐凸显

涉及智慧停车市场的品类丰富,道闸、车牌识别、车位引导、立体车库、充电桩,云停车、AI无人化停车场、车牌识别摄像机等以及相关软件都将成为此次风口的主角。

但是,市场的竞争也将日益白热化,不意味着相关企业可以轻松“躺赢”,未来,更多的企业将加入赛道,包括BAT等互联网大厂。同时,在《意见》中还提到了这样一句耐人深思的话,“提出支持停车装备制造企业强化自主创新,加强机械式停车装备等研发,打造自主品牌。这也进一步说明,未来十年将是智能出入口企业品牌竞争的关键十年,智慧停车市场品牌的溢价将日渐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