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出网
注册|登陆服务热线:400-668-4811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行业资讯

暴雨后的郑州看智慧城市的断网困局

日期:2021-08-03 来源:中出网

一场千年不遇的河南水灾,让河南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引起人们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我们把时间线拉回到2020年11月。

2020年11月,郑州市、洛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和驻马店市等8市被作为河南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市。11月2日,郑州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出炉,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原则上基于“一个平台、三大体系、四大应用”的一体化架构规划实施.

在公开的新闻中介绍:其中,郑州市作为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头羊,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拥有最多数字化运营场景的城市之一。郑州城市大脑共发布了涉及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等14个业务领域118个应用场景。“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是郑州市城市大脑的建设的两大特色。

郑州将持续推进城市大脑数据云中心资源池、数据资源中台、政务服务中台及数据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城市数据统一汇聚、统一治理、统一建模,以支撑政务、市场监管、社区服务、交通、政法、应急、城管、环保、医疗、金融、旅游、消防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通过智慧城市的打造,从问题发现到自动报警、调度处置,实现整个流程的智能化与自动化。

然而,一场千年不遇的大雨,地铁被浸,隧道被浸,大片庄稼被淹,截至8月2日最新遇难人数增至302人,楞是把一个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按压在地上拷打。郑州在智慧城市中除了熟悉的摄像头和各种便于信息传递的常规应用外,其他方面在这场内涝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我们不禁要问,智慧城市建设搞了很多年,如火如荼,在大自然的灾难面前,究竟有没有用?能不能做到切实的预警和防御?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依靠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改善社会环境,提升城市管理能力。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

2009年-2012年,属于智慧城市0.1,理论时代,重点建设内容为基础能力建设,包括ICT基础设施等;

2013年-2015年,属于智慧城市1.0,数据时代,重点建设内容为技术能力建设,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等;

2016年-至今,属于智慧城市2.0,智能时代,重点建设内容为业务能力建设,包括数据运营、AI智慧应用等。

场景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所有的这一切数据,都需要建立在整个网络之中,只要网络一断,全部瘫痪,在城市大脑中,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三网合一”是基础;没有了网络,即使数据中心完好无损,智慧城市也无用武之地。

没有网络信号和电,移动支付无法使用,在没有现金的时代,人们只能采用以物易物的原始方式进行交易;共享单车无法开锁,打车软件无法正常使用,智能车无电可充,人们寸步难行。甚至在疫情中大放异彩的外卖平台,此时也因断网无法下单。

这似乎应验了360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曾经关于“数字孪生城市”的描述:当老百姓的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整个社会的运转、政府的治理、工厂的运作都架构在软件之上时,整个世界的脆弱性将前所未有。

根据中国铁塔的统计数据,截至7月21日8时,河南全省受停电影响基站超过5600个,退服基站达1600个;多条通信光缆受损,数万用户通信服务受到影响。截止到7月22号晚间,郑州市仍有4370个基站因供电原因无法正常运行。

不少数字经济领域的专家认为,郑州因特大暴雨造成的停电进一步导致城市几乎停电,关键基础设施服务中断。给城市管理者带来的启示和思考是极其深刻的。

同类的案例在未来的网络攻击中极有可能再次上演。 这些都表明,以电力系统为代表的关键基础设施已成为网络攻击的重要目标。这无疑敲响了网安警钟,侧面反应出网络安全守护需投入更多力量,必须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城市的应急灾备、数据灾备能力建设。

责备智慧城市,500亿建海绵城市没有用,对于无法避免的灾害,能否有完善的应急预案、提前预警、事中正确响应、事后完善处理,是城市应急防灾体系更需要做到的。事实上,在有暴雨预警的前提下,经过半天的异常降水,没有进行相应的应急预案,导致悲剧发生的应急管理水平才是备受公众所不解的。


声明:凡来源标明“中出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出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出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7天内与本站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