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出网
注册|登陆服务热线:400-668-4811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行业资讯

人脸识别生意,向左走?向右走?

日期:2020-07-27 来源:中出网

2015年3月,在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上,马云为德国总理默克尔演示了支付宝的最新支付技术“Smile to Pay”扫脸支付,并当场刷自己的脸给嘉宾买礼物。马云选择的礼物是淘宝网上一枚1948年的汉诺威纪念邮票。他用手机登陆淘宝,首先选择产品;第二步进入支付系统,确认支付后出现扫脸的页面;然后扫脸(拍照后)后台认证;接着显示支付成功。这次面向世界的人脸支付场景展示,宣告着人脸识别技术开始走向商业场景。风口之上,无数的企业前仆后继涌入人脸识别的市场。尽管可能对用户隐私构成了严重威胁,但这个行业发展十分迅猛。

饱受争议的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吸引了各路资本,短短四五年时间,安防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或高调或低调的加入到人工智能行业,2015年,云从科技悄悄创立,将目标定为“只做人脸,深耕金融和安防”。同年,商汤开始经历从学术到商业的激烈转型,成立了合资公司。2016年,旷视拿到建银国际和富士康集团的1亿美金融资,依图同年将业务从车辆、安防,向医疗、城市数据拓展。2017年,云从业务渗透到四大国有银行;依图拿到3.8亿C轮融资,商汤融到4.1亿美元,距上市更进一步,2020年,云从科技完成新一轮融资,总规模达18亿元人民币。人脸识别技术兼容到各类出入口硬件设备,成为安防企业做大蛋糕的法宝。

然而,2019年的“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的开庭,将人脸识别技术的收集对用户是否构成隐私的争议放到台面,一方面,法律专家认为人脸识别收集的面部特征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一旦泄露、非法提供或者滥用将极易危害人身和财产安全。一方面,人脸识别应用场景遍布日常生活,机场安检、刷脸支付,政务办理,学校入学,超市,楼宇通道闸等等;有关专家认为,受疫情影响的推动,2020年人脸识别有望进入人工智能运用的第一梯队。

疫情之初,非接触式人脸识别及测温产品需求迫切,许多厂商也纷纷推出了结合自身技术的新产品,获得市场关注。据不完全梳理,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汤泉街道、浙江省湖州市南太湖新区黄芝山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山东省威海市南海新区、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新华联南区等地多个社区,在疫情发生后都部署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 2月10日,杭州市萧山区推出了一款名为“疫战”的手机APP。它拥有人脸识别、健康码识别、实时上报信息等功能,只需对着被核查人员的脸部扫一扫,就能显示该人员的相关信息,确定其健康码是“红码”还是“绿码”、是否能够通行 此外,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日本的计数器厂商——GLORY公司研发了一套“可识别佩戴口罩人脸”的系统。这一人脸识别系统,即使识别对象佩戴口罩或墨镜,也能根据眼睛、额头及鼻梁等部位的特征进行识别。

企业布局人脸识别技术的脚步,没有停歇,但用户逐渐对其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始担忧。“人脸识别技术”众多的争议背后是对新技术应用的规范。在刚刚结束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治理论坛”上,技术规范与隐私保护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

较早前,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英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了“人脸识别与公共卫生调研报告”,报告指出,人脸识别作为人工智能技术重要的分支和应用领域,在国家与社会安全、日常生活等不同场景下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隐私、安全等方面的隐患与挑战。

另外,据相关外媒报道,7月22日,纽约州立法机构投票通过了一项针对人脸识别的新禁令:在2022年之前,纽约州的学校均不得使用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曾发现,美国目前主要的人脸识别算法在识别非裔、亚裔美国人时,错误率远超白人。华莱士和卡瓦纳据此指出,人脸识别的准确性也令人担心。在年轻的学生因为这种侵入性的监控形式受到伤害之前,纽约州教育厅应该仔细考虑相关问题,并就人脸识别应用制定详细的指导规则。

纽约州参众两院刚刚投票通过的新禁令,正是由华莱士提出。接下来,禁令将被提交给纽约州州长。如果纽约州州长也签字通过,禁令就将成为正式的法律。

据南都·AI前哨站梳理,去年以来,美国的旧金山、萨默维尔、奥克兰、波士顿等多个城市通过了人脸识别禁令,但这些城市主要是禁止政府部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如果禁令成为正式法律,那它也将是全美国首个专门针对学校人脸识别应用的法律。

武汉大学法学院张里安、韩旭至两位学者认为,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习惯偏好及社交内容等都可以被数据化和被收集,这些信息的整合,便能形成一个人的数字身份或数字人格(digitalidentity)。

如何保护每个人的数字人格?多位学者表示多元共治是未来发展之路。对于企业而言,建立技术伦理审查委员会,制定公司的技术伦理准则,在产品研发阶段考虑其是否符合相应的准则。在采取用户生物信息时应主动告知,取得用户的同意,并告知该信息使用的范围。

科技发展或许是人类无法阻挡的,但是,科技是否向善则是人类可以左右的。


声明:凡来源标明“中出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出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出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7天内与本站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