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出网
注册|登陆服务热线:400-668-4811
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出入口头条>人物专访

刘磅董事长:达实智能29年,守“增”出“存”顺势而为

日期:2024-09-14

创业的路上,只有变,才是不变的出路。面对变化的态度,很多时候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空间。当时当下,更是如此。

在达实智能的29年发展历程中,有过3次重要的主动求变,2次基于企业文化,1次基于市场。对话深圳达实智能创始人、董事长刘磅,了解达实求变的动力和收获,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或也能有所借鉴。

刘磅董事长接收采访

01、第一次变革:明确战略、梳理管理

1995年,硕士毕业7年的刘磅,在深圳创建深圳达实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实自动化),主要代理日本的工业控制设备。

那一年,比尔盖茨创作《未来之路》,首次提及“物物相联”的概念,比如自动定位丢失物品等。

3年后,达实成立深圳市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在进口设备中,增加应用软件,以实现更多系统集成和本地化需求。

5年后,麻省理工学院也建立自动识别中心,认为物品可以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和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识别和管理。物联网雏形,首次浮出世界的水面。

2000年,对达实智能来说,无疑是程碑式的。

“最早创业,最朴素的想法是改变物质生活水平,实现这个目标后,未来成长的动力在哪里?”刘磅觉得,一定需要变化了。“那时候,中国风险投资刚刚启蒙,创业板有希望推出,我们可以有机会成为市场机制的平台,和同事们一起分享创业成果。”

于是,达实自动化更名为达实智能,引入投资机构完成股份制改制,并引入咨询公司,梳理企业战略。

如今回头看,“我们目前的组织流程管理、包括组织管理例会、员工激励体系,都是在当年建立起来。”刘磅说,这次变革最重要是明确聚焦“建筑智能化”的细分领域,一直坚持至今。

02、第二次变革:西为东用、由外向内

如果说,第一次求变,达实智能在向西学,学做事,刘磅说,第二次变革,就是要向东学,学做人。

2010年,物联网首次出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达实智能也于当年6月3日成功登陆深交所。4G、5G牌照的发放、智能手机的兴起推动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早在达实智能2017年年报中,第一次把人工智能纳入公司战略,表示要“开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与集成。”

这一年,达实智能经营性现金流,创下历史最好水平。

这种情况下,刘磅依然觉得还是应该去变。“一起创业的老伙伴们,多是五十多岁奔六的人,虽然对企业忠心耿耿,但多年打拼眼神疲惫,似乎没有再去拼搏的那份心力,新来的小伙伴们又总是眼神飘忽,无法笃定。”刘磅说,他一直觉得东方传统文化,就是帮助年轻人眼神笃定的文化,只有这样,将来交班才能长治久安。

所以,2018年重新打造了公司使命,明确要为服务的产业人群打造绿色、智慧、温暖、光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之前关于物联网趋势还尚显模糊的思考,在这次求变的过程中,也愈发清晰,“不是控制,而是唤醒。”物联网的趋势,也将从“控制物”向“服务人”过渡。

“如果仅仅是连接万物、控制万物,智能空间的确能提高人的效率。真正的唤醒,不仅让效率更高,更能让人们感受到内心温暖、美好的东西,比如良知,比如小我之外的一个大我。“刘磅认为,这样不仅让身在空间其中的人感受到幸福,也让员工在创造这样空间的时候,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巨大驱动,以及那个“大我”带来的积极乐观和坚定从容。

2018年,达实智能在继1995-2000年的体力驱动时代、2001-2017年的脑力驱动时代之后,宣布进入3.0的心力驱动时代。

03、第三次变革:守“增”出“存”顺势而为

事实上,前二次变革的成果,都潜移默化地呈现在达实智能大厦里。并且在投入使用的5年多里,不断更迭,持续拓展。例如应用在大厦的物联网平台,已经来到6.0版本。

这座高200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米的超高层建筑,就像是个庞大的物联网实验场。众多达实智能的解决方案及产品,在这里验证。最广为人知的价值,是3个25%:降低建筑能耗 > 25%,精简物业管理人员 > 25%,提高租金收益 > 25%。

其中,降低建筑能耗25%的数据背后,是基于达实智能的AI全局优化算法与负荷预测,该模型可以预测未来2小时的冷量需求,每隔10分钟就会推算出的一组系统控制参数,系统会根据最新的参数,以整个系统整体能效最高运行优化,然后进行自动管理,降低整栋建筑的中央空调冷站整体能耗。

而所有算法和系统,又源自于对人需求的洞察。

比如,商务空间里最常见的访客二维码。“访客邀请就是个很简单的功能。如果来的是一群人,是每个人都发一个二维码,还是发一个,可以大家用?这个二维码,能不能附带导航信息,或是附带企业及个人的信息?这个二维码,除了通过一楼道闸,能不能预约电梯,直达他的目的楼层?”刘磅说,技术上并不难实现,更重要的是,看见需求极其精细的颗粒度,是在细分领域的长期耕耘的价值。

看见更细致的需求,并且能够一以贯之的落地方案,满足需求,是达实智能在空间物联网领域的核心能力。

这个能力,此前多服务于大企业、大空间。签约标的动辄过亿,甚至过十亿。随着新增建筑空间的放缓,和云计算的普及,也让达实智能迎来第三次变革,把市场进一步向更轻、更广的方向延展。

2024年中报发出后,达实智能在业绩说明会上公开表示,未来三年,会加大“咨询设计+核心产品+创新解决方案”业务拓展力度;在守住增量空间的基础上,向存量空间拓展;在守住大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向中小微企业拓展。

“以前产业园区、租赁的办公空间,并没有放在达实最核心的市场目标当中。但是今天,随着建筑产业的调整,新增建筑空间的放缓,国家号召高质量成长,企业成为空间增长主体。”刘磅一贯主张顺势而为,“云计算的普及,也让为租赁空间提供轻量化服务成为可能。不再需要安装复杂的管控软件,通过终端上网,就可以体验物联网平台提供的管控服务。”

就这样,第三次变革,在市场和技术的交汇处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

即将迎来而立之年的达实智能,则再一次选择,拥抱变化。

“走读深圳产业力量”部分访谈内容

本期访谈嘉宾: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创始人/董事长 刘磅

南方+:达实智能,如何服务中小微企业?

刘磅:传统服务来讲,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实现企业空间的节能降耗。同时,可以通过管理的数字化平台,来提高人的工作运营效率。还可以通过公有云,提高市场和品牌的服务。

南方+:物联网是否会和互联网行业一样,赢者通吃?

刘磅:不会。互联网企业直达C端用户消费,然后呈现出赢者通吃的状态。物联网不同,还有很多线下的工作,所以物联网企业更有可能的是形成分层级的生态,有提供互联网平台的大型企业,有提供解决方案的中型企业,也有提供终端安装落地的小型企业,甚至是个人工作者。

南方+:在中国的物联网产业,深圳处于怎样的位置?又有哪些优势?

刘磅:就像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来自于企业的文化一样,区域最强的竞争优势,也来自于城市文化,来了就是深圳人,是深圳之于长三角和其他其余的最大优势。

其次是深圳拥有全世界最多的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能在深圳练好内功,就能服务全世界。

南方+:接下来的5-10年,物联网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刘磅:首先是理念变化。以前笼统地把物联网归纳为一个弱电控制强电的系统,今天我们更应该看到,透过控制这些设备,服务与空间相关的各类人群。

一旦从控制物的弱电工程,成为服务人的数字化系统,实际上也就打开了物联网行业一个全新的生命周期,因为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这个行业的成长空间也就是无止境。

声明:凡来源标明“中出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出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出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7天内与本站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