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商户使用人脸识别摄像头“偷脸”,引发舆论热议。
据报道,央视记者暗访了包括科勒卫浴、宝马、意大利服装品牌MaxMara在内的全国20多家商户,发现“所到之处人脸识别信息均被偷偷获取”。在科勒卫浴的一家门店,短短两分钟内记者就被抓拍了三次。然而在店内,摄像头旁没有明显提示,一般的消费者几乎意识不到人脸识别系统的存在,授权同意更是无从谈起。
为何商家热衷于人脸识别?据了解,主要用途是客流统计和精准营销。消费者几点到店、来过几次、买了什么东西、当下的心情,人脸识别系统都可以记录得一清二楚,且同一品牌旗下的所有门店都能看到相关记录。
部分商户甚至会根据消费者数据“看人下菜”。例如,科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华东区零售销售主任就透露,有了人脸识别系统之后,如果客人先去A店再去B店,B店的工作人员就会收到提醒,“如何去接待、如何去报价,就有心理准备了”。
除了科勒卫浴、宝马、MaxMara这样的应用方,掌握了消费者人脸数据的还包括技术供应商。据报道,央视记者暗访时看到的人脸识别摄像头,主要由万店掌、悠络客、雅量科技、瑞为技术等企业提供。
3月16日,“喜茶回应使用万店掌摄像头”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据中新网报道,喜茶承认使用了万店掌的摄像头产品,但这些摄像头仅用于“维护公共安全和企业后厨使用”,“不具备人脸识别、人脸收集等功能,不触及消费者隐私信息”。
良品铺子则对媒体回应称,其采购的万店掌摄像头主要用于检查物流仓储作业中的货物缺件情况;线下门店从未使用万店掌产品,部分门店安装了常规的防盗摄像头,不具备人脸信息采集功能。
瑞为回应央视3.15报道: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就客流分析系统所涉的数据安全问题进行自查。
瑞为方面发表声明称,高度重视,并且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就客流分析系统所涉及的数据安全进行更深入地自查。同时,瑞为称,瑞为技术自成立以来,坚持依法合规经营,数据采集仅做技术上的客流统计分析,且通过端到端严格加密确保数据安全,坚决不侵犯消费者隐私,坚决维护消费者隐私数据安全。
近年随着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安保、移动支付等领域,启信宝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国内人脸识别的企业存量为5078家。
人脸信息属于个人不可更改的生物信息,具有直接识别性、易采集性,一旦泄露就难以逆转。在此背景下,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问题引起大众重视,国家层面在立法和执法层面着手进行保障。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明确规定,收集人脸信息时应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此外,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法典》第1035条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征得该自然人或其监护人同意。
此前征求意见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所收集的个人图像、个人身份特征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公开或者向他人提供;取得个人单独同意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来源:AI前哨站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