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自2022年10月开始,为期2年,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社区服务功能。
通知要求,试点工作要聚焦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幼”设施建设,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切实发挥好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作用,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样板,尽快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全力改善人居环境。重点围绕四方面内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其中提到两点,是跟智能出入口行业息息相关的。
一、打造宜居生活环境。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等工作,加强供水、排水、供电、道路、供气、供热(集中供热地区)、安防、停车及充电、慢行系统、无障碍和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改造建设,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完善设施运行维护机制,确保设施完好、运行安全、供给稳定。
二、推进智能化服务。引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促进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发展。整合家政保洁、养老托育等社区到家服务,链接社区周边生活性服务业资源,建设便民惠民智慧生活服务圈。
其实,早在2014年,国家住建部出台的《智慧社区建设指南》就提出,到2020年实现50%的社区智慧化。智慧社区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是实现城市“微循环”的关键。根据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数据,2020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达14.9万亿元,同比增长38%。预测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
我国智慧社区目前较为集中于安防、家居、停车、实时信息公开等场景,安防、停车,出入口通道及充电是智能出入口行业的重要品类。当前城市飞速发展,智慧社区发展再次提速,智慧社区行业呈现如火如荼的发展局面,尤其是平台化服务模式广受关注,迎来了爆发增长期。由于智慧社区业务范围多而广的特性,国内不少企业都瞄准了其中的商机。
开展完整社区建设涉及到社区居民的“吃、住、行、游、购、娱、健”等生活各大要素。开展完整社区建设内容,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可以包含人像抓拍、车辆抓拍、视频监控、停车、出入门禁、访客、可视对讲、周界入侵、烟雾火灾报警、燃气报警、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等内容,共同构建起一套多维感知、多维联动的社区智能安防系统。其核心目的也是为了让居民生活更智能、更安全、更便捷、更和谐。
目前,研究智慧社区解决方案的主要依托各企业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手段,自主研发的物联平台。
比如熵基科技推出新一代智慧社区解决方案,为智慧社区构建三道防线。依托生物识别,计算机视觉,物联感知以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对社区入口,社区公共区域,社区单元门口,停车场出入口,住户家庭等多个应用场景进行整合,形成“平台+产品+运营”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提升社区治理和管理水平。
捷顺科技针对中小物业的“管理+服务”诉求和建设痛点,基于公司全自研人行车行智能硬件产品和社区物业管理平台,推出“智能硬件+SaaS管理运营平台”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中小物业智慧社区建设综合管理运营平台、统一业务场景和社区八大核心应用模块,目的为实现物业全岗提效,业主安全便捷。
海康威视推出全新升级的社区云边一体化解决方案,意在为地产商和物业公司提供低成本、易交付、云应用、有弹性的智能物业管理方案,只需要部署一台社区边缘一体机(6000C),就能快速实现多小区业务统一线上管理,完成数字化转型。6000C支持“一键上云”,便捷的对接流程真正拉通了本地的安防设备和云端业务,为物业实现线上智能化服务提供有力的保障。在边缘端,6000C自带本地社区管理平台,可以统一管理社区里丰富的物联设备,覆盖智慧人行、车行、疫情防控、高空抛物、电动车监测等等场景,且产品类别和业务种类还在不断拓宽。
大华以公共安全物联感知建设和大数据分析为核心,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助力小区实现人、车、房、事件等协同创新应用,帮助提高小区精细化、立体化管理水平。依托AI算法的车闸、人闸、视频、门禁等全面的智能感知设备和视频物联应用,打造高效、务实的小区出入管理机制,基于AR全景、AI等技术,打造小区“人防、物防、技防、心防、责任防”五防体系,多维度提升小区治安防控能力,多方面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一个具有安全感的平安小区;通过安消一体化方案,实现多部门、多数据融合对接,面向不同政务部门进行差异化应用设计,让小区的智能化系统得到更大程度的利用,发挥出“社区微脑”的基层治理作用。
大家Get到了吗?